看到那本德军上尉的日记,人没了,文字还在,说的全是冻。这仗,谁也忘不了。冻掉的手指,锯掉的双腿,还有夜里看天数星星想着家。那些冰冷的、厚重的、没着没落的夜。总有人说德军败给了莫斯科的冬天,冻死比战死还多,可真把这口锅全甩给天气,反而糊弄了自己。没精神准备,没物资保障,吃亏不就活该么。
看那前线照片,士兵裹着报纸睡雪坑,鞋垫用干草填满,一动手手指就僵。坦克爬不上陡坡,卡车卡在泥泞,轮胎陷进去拔不出来。俄国天冷,路更烂,德国人的履带装甲全是给欧洲小路量身定做,出去泥坑就甩锅。十月底还不到零下七度,雨下得大,公路一段一段化成坑。前线补给根本送不过去。围着火堆,士兵们凑一块烤脚,嘴里叨叨:一顿热饭,一身棉衣,怎么就没给我们准备?
后勤线拉得细细长长,前端断了就没人管。古德里安的装甲军,只差三十公里就能看见莫斯科红墙。全军停在烂泥里,汽油没了,炮弹没了。赫赫有名的德式效率,俄国泥泞路上全打回原形。总部自信得过分,觉得几个月就能进城,冬装迟迟发不下去。装备部的人还和气象台对杠,仗怎么打,没商量过天气。
苏军这边不一样。铁路一条一条铁皮带子伸进前线,要多少兵,随叫随到。远东西伯利亚那些部队,坐着火车,吃着热汤,一搭眼防寒制服全员发下。朱可夫有备无患,哪怕战线来回拉锯,士兵下了火车直接能打。防冻油,棉袄,防霜枪栓,方方面面都想到了。德军坦克还在用夏季润滑油,堆泥里熄火。苏军的马和铁轨,早换成能抗冻的窄轨道,防止冻裂断供。
真冷空气来了,德军穿夏季制服,苏军腰包里揣着热馒头。德军步兵还得光着膝盖雪地冲锋,上头还下命令,让士兵加快攻势,谁掉队处分。半夜风大,德国战地医院锯腿子,像切萝卜一样快。三十万人据上来的数据全成了重残,战线收不回来了。有人说是冬天冻住了德国人,甩锅给寒冷。可真这样吗?苏军怎么活下来的?同一场冷,同一块地,苏军火车一到物资齐全,德国士兵喝雪水,对面苏军热汤一勺下肚,能量全补回。谁顶得住?
说到底,傲慢才是最大的问题。这场仗德国高层觉得自己最强,三个月能进莫斯科,计划写得顺畅,把冬天当成不存在。补给线能不能扛两季,算都不算。冬装、油料、特种装备一样都没备,炮弹和汽油卡在欧洲边境,糟糕的泥路上越陷越深。能动的卡车送药送饭,出前线不到一公里,全陷坑里出不来。总部还催着推进,士兵连袜子都换不上。嘴上说“坚决攻占莫斯科”,实际困在自家傲慢里拔不出来。
苏军准备得多细?防冻枪油一抹,晚上零下四十度枪栓不僵。枪口绑好小绳子,拉一下照样打火。那些小细节,不值什么钱,真要打仗命就系上这绳头了。火车每天哐当哐当地来,前线几乎没断过补给,特种部队下车就参战,特意留在后方的大批物资一批一批加码。德军运输线全卡死。还甩锅?坦克变“铁棺材”,步兵裹报纸,西伯利亚部队皮大衣,防冻靴,热粥两顿,士气一比高下立判。
有人说俄国冬天太狠,德军怎么也撑不过去。德军部队人手精锐,装备刚开始哪一支不顶用?真要比纯实力,那阵德国可是欧洲大陆无敌。可动脑筋,苏联够机灵。铁路、装备,人和物分开冲锋。国土防御熟门熟路,不怵寒冬。德国高层靠“历史经验”,不信气象,拒绝科学,难怪后勤稀烂。打到莫斯科下脚难,后路断粮,士兵冻倒,每天锯腿收尸,这样的场面可不是光怪陆离。对照苏军,那是真正的国土防御。天冷?有准备。装备?早发下去了。士气能不能上来,热粥一碗下去,再冻也顶得住。
转折其实一直在那。不是冬天有多邪乎,而是心理有多松懈。德军轻视敌人,轻视自然,计划也好看不起补给也好,走的是一步错,步步崩。后勤全线拖死装甲部队,前线掉队没人救,关键时候掉链子。天气压根不是主因,德国自家态度,才是最硬的绊脚石。
其实讲讲更简单。输就输在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。情报不准,气象不信,物资调配一塌糊涂。真冻出问题,日本和芬兰当年怎么就没这么狼狈?同样的地皮,苏军一步不乱,德国掉队成堆。后勤,决心,准备,这仗没一样全的,哪有打不赢的天。德军打得憋屈,工厂到前线,靠一条细长补给线撑着,俄国主场作战,转运兵,调装备,士兵守着家门,全是主动权。
“人没了,还抱怨天气。”网上这话总结得通透。看对面苏军围着汤锅打仗,后方铁路铁皮带子不停修,家里给前线寄棉衣,指挥部有防冻燃料和专用润滑油。德军边吃冻肉,边抠着脚趾盼温暖,补给队在泥巴里打滑,救护车直接废了路上。打仗不仅拼有多狠,还看能不能熬。
苏联这个仗赢得坦荡。准备得早,物资全。德军当初都是小算盘,不信俄罗斯冬天会这么难。赌吹牛碰上大自然,只能自认倒霉。每次有人说“莫斯科冬天”,还不如说德国自己的轻敌傲慢,直接把命交出去了。严寒只是放大镜,把一切准备不足、思维短板,全照了个底朝天。
像那句老话:“冻掉手指不是运气差,是有人连冬衣都没想过送。”输,就输在这劲头上。
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倡导文明、健康的社会风气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。
倍享策略-炒股怎么加杠杆-正规的配资公司有哪些-专业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