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
革新影响
异趣同辉 众山皆响
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的书画,是传统写意艺术的两座高峰。二者的写意,为当时陈陈相因的文人画注入鲜活气息,既保持理想,亦关联现实,底蕴深厚且生机盎然,为中国艺术史树立起不朽的创新标杆。
他们不但在题材上进行了革新,而且敢于冲破流俗,大胆探索,开辟自己的艺木道路,能“我自用我法” 不为“法”役,能达到“无法而法,乃为至法”的境界。画家一旦进入这种境界就泼墨如云,奔赴腕底。从而“从心所欲而不逾矩” 进入一个创作自由的新天地,并将这一革新思潮影响二十世纪中国美术。
张赐宁
张赐宁(1743-1817),字坤一,号桂岩、十三峰老人、富春山樵、北海外史。沧州(今河北沧县)人。诗人张逢尧的侄孙。曾做过通州管河州判,晚年侨居扬州。能诗善画,幼习工笔,擅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墨竹,其着色花卉堪称绝技。笔墨爽健,苍秀浑厚,超尘拔俗,气魄沉雄,不泥旧法,惟以气韵过人。工墨竹,兼善人物。著有《黄花吟馆集》《十三峰草堂诗草》。
展开剩余90%枯树寒鸦图轴
扬州博物馆
焦循
焦循(1763—1820),字理堂,又字里堂,江苏扬州黄珏镇人。清朝中期哲学家、数学家、戏曲理论家。焦循博闻强记,于经史、历算、声韵、训诂之学都有研究,对诗词、医道无不贯通。有《易章句》《易通释》《孟子正义》《剧说》等。平生所著散文辑为《雕菰楼集》二十四卷,由阮元于道光四年(1824)在粤刊行。
洞天一品湖石图轴
扬州博物馆
王素
王素(1794—1877),字小梅、小某(音同“梅”)。号竹里主人,晚号逊之。江苏扬州人,“扬州十小”代表人物。他幼年师从鲍芥田,后来临华喦,精于人物,尤擅仕女,兼擅花鸟走兽虫鱼。王素画法多样,既善小笔勾描,又能大笔挥写,是清代晚期“扬州画派”中的一流高手,其作品传世颇多。其作品《二湘图》《春雷起蛰图》,现存日本。
《芜城怀旧录》记载,王素“画宗新罗,为海内所重,尝住在观音庵。当时士大夫皆非王画吴书不足相配。若不得其一,即以为减色。”新罗,即“扬州八怪”之一的华喦。吴书,即吴让之的书法。
淮鱼桃花图横幅
扬州博物馆
“
此作以“桃花带雨枝”与三月淮鱼入画,与“扬州八怪”中郑板桥以修竹配鲥鱼的艺术手法如出一辙。图中肥美诱人的淮鱼充满人间烟火气,与娇嫩秀丽的桃花共同营造出一个“桃花流水淮鱼肥”的艺术境界,令观者爱不释手。整幅作品用笔细腻,色彩柔和,画风清新,格调高雅,气韵生动,实为雅俗共赏之佳作。
莲溪
真然(1816—1884),字莲溪,号野航,以字行,江苏扬州人。曾绘制盈丈人像、佛像,不用打底稿,落笔即成,人称绝技。善竹石、飞禽,尤擅画荷。晚年居上海著有《中国名画宝鉴》《名人扇集》。
拟石涛笔意山水图轴
扬州博物馆
陈崇光
陈崇光(1839—1896), 初名炤,字若木,号钝道人,后改字栎生。江苏扬州人。工花鸟、人物、草虫、山水,尤其擅长双钩花卉。所作题材通俗,笔墨清奇,被后世称为“晚清扬州画坛第一人”。
陈崇光是一位由雕花工匠而进入文人画家行列的佼佼者。太平天国年间,他曾在虞蟾的带领下去南京天王府绘制壁画。 光绪十三年黄宾虹曾在扬州跟随他学花鸟画,受其影响至深,推崇其“极合古法,沉雄浑厚”。
麦间野雉图轴
扬州博物馆
李育
李育(1843—?),字梅生,江苏扬州人。师从朱本,与李绂尘并称“南北李”。 工人物、花鸟、杂品。其写意花卉木石,善取各家之长。行笔迅捷,干湿并用,书写的节奏感极强,气力弥漫,整体形象极佳。光绪三十年(1904)曾作《修竹远山图》,时年六十二。亦工行、草,善八分。
李育、吴熙载合作兰竹图轴
扬州博物馆
吴让之
吴让之(1799—1870),原名廷扬,字熙载,后以字行,改字让之,亦作攘之,号让翁、晚学居士、方竹丈人等。江苏扬州人。清代篆刻家、书法家。包世臣的入室弟子。善书画,尤精篆刻。后直接取法邓石如,得其神髓,又综合自己的学识,发展完善了“邓派”篆刻艺术,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他一生清贫,著有《通鉴地理今释稿》。
倪璨
倪璨(1764-1841),字研田,自号砚石锄夫,江苏甘泉(今扬州)人。所居曰桐花草阁。工画山水,云峰烟水,层出不穷,笔致宏深,理致细密,写人物、花鸟,无不别含古趣,尤擅恽寿平月季花。
月季图轴
扬州博物馆
齐白石
齐白石(1864-1957),祖籍安徽宿州,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(湖南湘潭)。名璜,字萍生,号白石、白石翁、老白,又号寄萍、老萍、借山翁、齐大、木居士、三百石印富翁,中国近现代书画家、书法篆刻家。齐白石主张艺术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”;衰年变法,绘画师法徐渭、朱耷、石涛、黄慎等,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,开红花墨叶一派,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,兼及人物、山水,名重一时,与吴昌硕共享“南吴北齐”之誉;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,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。
紫藤图轴
扬州博物馆
傅抱石
傅抱石(1904-1965),祖籍江西新喻(今新余市),原名长生,字庆远,号抱石斋主人 ,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、美术史论家、书法家、美术教育家。早年留学日本,攻东方美术史学。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,画意深邃,章法新颖,善用浓墨渲染等法,把水、墨、彩融合一体,达到蓊郁淋漓,气势磅礴的效果。在传统技法基础上,推陈出新,独树一帜,对解放后的山水画,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。
赤壁夜游图轴
扬州博物馆
吴湖帆
吴湖帆(1894-1968),现代绘画大师,书画鉴定家。早年与溥濡被称为“南吴北溥”,后与吴子深、吴待秋、冯超然、在画坛有“三吴一冯”之称。 吴湖帆名倩,本名万,号倩庵、东庄,别署丑翼燕。斋名梅景书屋。清代著名书画家吴大徵之孙。他家世居吴中(今江苏苏州),其宅为明代金俊明“春草闲房”旧址。自幼受家庭熏陶,拜陆廉夫学画,赴上海后办书画事务所、正社书画会。他生于甲午年,便和梅兰芳、周信芳、范烟桥、汪亚尘等二十人,结为“甲午同庚会”。在花甲60寿辰时,设宴“万寿山”,饮“千岁酒”,因其属马,又制纪念章“千里马”,极具巧思。后以军阀混战,避乱迁沪,卖画为生。
层岩积雪图
扬州博物馆
冯超然
冯超然(1882-1954),名为迥,字超然,以字行于世,号涤舸,晚年更号慎得,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。辛亥革命后来沪,居嵩山路,卖画为生,别署嵩山居士,室名嵩山草堂。技宗唐寅、仇英 。人物、山水、花卉均长,晚年专绘山水,有文征明之秀逸。
山水图轴
扬州博物馆
“
题识:绝巘危峰拥翠螺,漫云天半峙巍峨。缘匡曾到重巅上,
不似人情险更多。偶忆江村诗载而题之 雨孙先生雅鉴 癸亥夏五月中浣云溪懒渔冯超然并记
钤印:超然(朱文)
画作布局规矩,盘回蜿蜒的岩壑,由近而远,远景山峰峭立,树木葱郁,飞瀑垂落,点缀其间。赭墨渲染有清秀之气,皴擦点苔显儒雅韵致。
吴昌硕
吴昌硕(1844-1927),初名俊,又名俊卿,字昌硕,又署仓石、苍石,多别号,常见者有仓硕、老苍、老缶、苦铁、大聋、缶道人、石尊者等。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(今湖州市安吉县)人。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、书法家、篆刻家,“后海派”代表,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,与厉良玉、赵之谦并称“新浙派”的三位代表人物,与任伯年、蒲华、虚谷合称为“清末海派四大家”。
秋菊图轴
扬州博物馆
陈大羽
陈大羽(1912-2001),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大师,书法家、篆刻家。以大写意花鸟而著称,尤擅画雄鸡,兼及山水、人物,作品气势宏伟,笔力雄健,浑厚酣畅。他对大写意花鸟最大的贡献,是一改传统写意文人画温文儒雅的气质,而代之以豪放的个性风格和雄强的时代特征。他在吴、齐画风基础上,强化了笔墨的表现力,尤其善于运用浓墨浓彩,形成墨彩相撞相融的强烈效果,开合充满视觉张力。进入晚年,他的笔墨语言愈趋雄浑老辣,达到极为自由和纯粹的境界。
松菊图轴
扬州博物馆
Hi
小贴士
展览资讯
展览地点
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
展览时间
2025.5.18-2025.8.18
指导单位
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
主办单位
扬州博物馆
八大山人纪念馆
协办单位
安徽博物院(安徽省文物鉴定站)
广州艺术博物院
无锡博物院
镇江博物馆
泰州博物馆
扬州博物馆
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
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468号
发布于:北京市倍享策略-炒股怎么加杠杆-正规的配资公司有哪些-专业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